PM GROUP

以人為本的思維推動數位轉型

STATE OF DESIGN & MAKE

分享此案例

 

影像由 PM Group 授權使用

在人才、培訓和技術方面投資有助於吸引和留住員工

隨著建築、工程和營造 (AEC) 等行業快速增長,各行各業面臨從供應鏈中斷到熟練勞動力短缺等必須滿足需求的挑戰。許多公司莫不投入大量精力以吸引維持穩健發展所需的人才。為了培養本身的熟練勞動力,國際專案項目交付專家 PM Group 將人而不是技術視為首要關鍵,亦即運用技術支援人才,而不是相反的情況。經由這種方式,該公司規模不僅穩步成長,工作品質也隨著提高。

PM Group Lifestyle Photography. Photo: Aidan Oliver

隨著 AEC 產業爭奪技能純熟員工的情況日趨白熱化,PM Group 認同有必要專注於培養人才。影像由 PM Group 授權使用。

促進 AEC 產業的成長

營造業具有強韌的特性,與其建造的建築結構可抵抗颶風、地震和洪水非常相似。儘管今年初表現出色,但建築、工程和營造業面臨重大挑戰,包括材料成本波動、供應鏈障礙、人才模式轉變,以及這些自然災害對全球人口的影響。

雖然經濟學家繼續不看好全球經濟前景,但 Associated Builders and Contractors (ABC) 的 2023 年 1 月報告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美國營造公司 (53.7%) 預計其銷售額將在未來 6 個月成長,而近四成 (38.9%) 預計其利潤將在同期增加。根據《研究與市場》報告顯示,全球營造業到 2023 年預計將達到 10.5 兆美元,並且預計在 2018 至 2023 年間以 4.2% 的年均複合成長率成長。

國際建築、工程及營造公司 PM Group 的數位賦能精益專案交付團隊主管 Coral Butler 說道:「業界從未如此繁忙,」為了適應不斷加快的成長速度,這家位於愛爾蘭的公司自 2021 年開始推出為期四年的數位策略。在其提升技術採用率的藍圖中,首重透過使用如 Autodesk Construction Cloud 的系統來進行雲端式協同合作和建立建築資訊模型 (BIM) 資料。透過採行資料見解和數位工作流程,PM Group 發現向客戶交付專案不僅變得更快速,在安全性、一致性和品質上也得以提升。

但是,Butler 也承認單靠技術並無法與眾不同。PM Group 認為,若要創造出其希冀的影響力,就必須與獲取技術一樣,集中精力來培養人才。她說道:「我在業界有 20 年的資歷了,直到過去的五、六年以前,我都還是比較專注在技術層面。但隨著自己越發成熟,我對員工的感激之情主導了我的想法。我將焦點放在員工身上,因為科技可以增強員工的工作表現。」

Coral Butler 在 Autodesk University 登台演說。

在 Autodesk University 2022 的講台上,PM Group 的 Coral Butler 解說公司如何規劃出使技術和人才齊頭發展的旅程。

轉型需要人才

Butler 表示,人才管理不僅對企業,甚至也對員工有益。

AEC 產業內持續出現勞力短缺的狀況十分顯而易見:根據 ABC 的報告指出,美國在 2022 年的營造業平均每月有超過 390,000 筆職缺,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有近四分之一的建築工人年齡超過 55 歲,他們退休時將對美國勞動力產生持續的影響。放眼全球,加拿大統計局的報告中也指出其國內營造業的職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英國國家統計局也指出國內有與此類似的趨勢。歐盟各國和日本也普遍發生同樣勞力短缺的狀況,歐盟各國還面臨了高通膨率的困擾,而日本則是因為人口老化導致。

Autodesk 在其 2023 State of Design and Make (英文) 全球研究報告中發現,在人才和勞動力方面也有類似的棘手問題。該研究發現,代表設計和製造空間、場所、物件和體驗的公司商業領導者認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他們面臨的首要挑戰之一。

除了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之外,工作本身也在發生徹底的改變:Autodesk 的報告指出,有 72% 的企業領導人表示,過去 3 年間,員工人數的變化比過去 25 年大上許多。正因如此,有 90% 的領導人認為,技能提升對他們的公司至關重要。另外 50% 的領導人表示,他們正在雇用缺乏必要技能的員工,並打算在工作中訓練他們。

上述所有做法都增強了人才在數位轉型倡議中的重要性。儘管企業可以投入大量資金來獲取技術,但只有企業擁有合適的人力資源數量和品質才能使用工具,並且發揮工具的效用。

「直到過去的五、六年以前,我都還是比較專注在技術層面。但隨著自己越發成熟,我對員工的感激之情主導了我的想法。我將焦點放在員工身上,因為科技可以增強員工的工作表現。」

- Coral Butler,PM Group 數位賦能精益專案交付團隊主管

從人才短缺到人才過剩

當許多公司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時,在這樣的時局下,PM Group 透過將員工視為投資而不是商品,成功地大幅增加了人力。事實上,PM Group 在過去 18 到 24 個月間在全球招募了大量員工。

與人才短缺相比,這樣的人才豐富度帶來了新的挑戰。Butler 說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成長。我們需要確保我們的能力、技能組合和訓練,保障工作方式不會因為新進成員的湧入而受到干擾或拖累。」

Butler 表示,幫助 PM Group 避免人才短缺的策略是以員工為本,這也有助於 PM Group 的人才過剩。例如,公司提倡落實工作/生活平衡與心靈健康的文化。這代表公司要採行省時措施來快速推進專案,同時讓員工在需要時能有休息的空檔,減少職業倦怠的發生。

Butler 說道:「身為經理,我的工作是確保團隊能夠盡力提供最佳品質」,她補充表示,員工的福利會影響工作品質,進而影響到專案的成功度,並最終影響客戶滿意度。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有些其他的最佳實踐可以使用,例如:在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定期進行「溫情探查」,使用 15 分鐘的集會來改善溝通與團隊合作,管理客戶期望以確保範圍與時間表的實際程度,並提供心靈健康資源來協助員工及其親屬應對壓力。

(透過薪酬、晉升或直接在同儕面前的口頭讚美的) 表揚也是效果顯著的方式。Butler 說道:「當我接下這份職務時,我的條件是要能夠給予員工他們應得的表揚。因為當你表揚團隊中的成員時,這個團隊就會忠心地支持你。他們對你忠誠,就也對公司忠誠。」

建築工人正在工作現場檢視數位覆疊。

PM Group 使用模型和後勤應用程式來擷取和共用擬真的即時工作現場資訊。此方法可改善安全性並節省時間、精力和能源。影像由 PM Group 授權使用。

透過技術強化員工的自主能力

員工優先的策略使 PM Group 得以充分善用技術的優勢。反之亦然:技術也成為為公司提供最佳人力的來源。

PM Group 使用模型和專有的後勤應用程式來擷取和共用有關工作現場的即時、擬真資訊。此方法可讓工人和承包商在實際踏入現場之前,更有效地進行安全訓練並熟悉現場情況。除了改善安全性外,還可以簡化工作流程,節省時間、精力和能源。

使用更優良的資料能提升人才和技術的成效,確保團隊和工具擁有所需的資訊和輸入。 Butler 說道:「我們的後勤應用程式每天都會隨著起重機活動或行人變化加以更新,這樣一來,當天的資訊就會準確無誤,而不是使用到兩個月前提供的舊資訊。

對於收到的每個模型,PM Group 會廣泛地詢問內部和外部工程師的意見。「我們會提供計分卡,如果我們認為會嚴重影響模型健全度,就不會繼續使用。我們會說:『這個不行,但可用以下方式修正。』 然後,我們會要求他們重新提交。」

在前端部分嚴格審驗模型可確保工作效率更高,並改善後端的品質控制。Butler 表示,這甚至產生了新的工作角色,他建立了「模型 QA 技術人員」的職位,負責在工程師與客戶之間提供資料聯絡。雖然幾年前並沒有這個角色,但她的團隊現在有三名 QA 模型技術人員。她提到這角色時說道:「每個專案都想要有一位這樣的角色。這真的改善了我們提交的品質,並且能教導我們的客戶瞭解記錄工程師可提供的內容。」

PM Group 設計的高療效藥物製劑廠,榮獲 2022 年 ISPE FOYA 設施整合類別獎。影像由 PM Group 授權使用。

短期行動可加持長期優勢

為了持續正面地推動員工和技術的進步,PM Group 採行長遠策略來規劃人力配置和專業發展。這要從技能評估和規劃開始。

「在這個產業中確實低估對技能組合的評估。大家都在還不瞭解自身能力的情況下就吵著要擔任職務」,Butler 說道。PM Group 投入發展工程職涯的精力與對工程建築的相同。「這讓我們瞭解員工現在所處的位置,他們預期在 5 年後實現的目標,以及您如何加以支援他們做到的方式。」

這還需要瞭解您的業務發展方向、所需的技能,以及您為現有員工做好準備的方式,讓他們適應未來的角色,例如採用數位學徒制的概念。 

Butler 說道:「如果我想找人進入這一行並培育他們成為電工,那就要有學徒訓練機會來幫助他們完成這個工作。但如果我想找人成為 BIM 衝突管理員,就沒有學徒的機會讓他們走上這條道路。這對我們的產業來說是個重大錯誤。我們需要更有提攜培育的精神。」

Butler 表示,提攜培育並不會使組織變得軟弱,而是變得具有策略優勢。當領導者知道其團隊成員的長處以及成就意向時,就能更清楚地對人員和技術進行明智的投資,為個人和企業帶來正面的成果。

2023 State of Design & Make

在 Autodesk 新發表的全球研究報告中,瞭解推動建築、工程、營造、產品設計、製造、遊戲和電影製作產業變革的因素。

分享此成功案例